綠報 2019 年 7 月 -《親子耕種樂》

《幸福的味道》 – 村姑

自小就聽過「粒粒皆辛苦」,但你又真的理解箇中道理嗎?

很高興過去有機會和優才學校初小的各家庭一起在學校的天台小農莊一起下種子,等待農作物生長; 我們還一起施肥、除草、採收、除蟲、 幫忙瓜兒授粉……

栽種的過程並非完全順利,期間經歷了西瓜、花生苗剛長出便被老鼠偷吃了; 氣候異常狀況下,節瓜、青瓜失收了。瓜實蠅(簡稱瓜蠅)又名針蜂仔,一向是種瓜人的「 頭號敵人」。牠們吃瓜時還會把卵產入瓜中,使瓜生蟲腐爛,令農友損失慘重。因此種瓜一定要把握最適合的時機,就是雌花完成授粉,子房開始膨脹的時候。太早套網會妒礙授粉,太遲則可能已受瓜蠅侵害。我們採取了套網的方式和人工異花授粉,摘下雄花,將其花蕊與雌花花蕊相接觸,這樣便完成了授粉。可惜開花期在雨天,人工授粉時的花粉已不多,另外有些花都未盛開, 節瓜、青瓜已過了受粉期(花已謝了) 隔週瓜已經變軟和枯竭了。 畢竟已經盡了力,就只有等待成果。當看見瓜兒開花時,我們的心都開了,滿心期待下次再見瓜時它會長大了一些,可惜再次料理時它已枯死,大家心裡不免有點失望 ,但也明白和感受到大自然的限制:「無辦法,農夫都係睇天做人。」孩子們親身體驗過,才會明白耕作的辛酸,才逐漸體會到食物得來不易,才更會更珍惜食物。

栽種四季豆又是另一場硬仗。及時採收,四季豆內的豆輕微突出,豆莢仍直身,打算讓它們多長一星期, 留待下週採取。誰料到有蟲蟲吃光了豆豆、剩下豆莢。是誰偷吃?同學們研究一番。種植箱內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微生物、動物以及植物,它們在這裡共榮共存,就像在大自然裡一樣。

大家一起親身經歷蔬菜培植和成長的實際變化, 還有經過勞動後,享受收成的喜悅。種植除了收穫新鮮食物,勞動健身,平衡生態和環境,更可以鍛練心性, 滋養心靈。

大家從市面上買到的有機蔬菜,大都是本地栽種的,這些蔬菜運送時間也是在一、兩小時里程範圍內。這種模式又可稱為 Farm-to-Table(由農田直送到餐桌),就是將農作物由農地直接運到家中烹調,達到快靚正嘗鮮的效果。在地食材不時不吃,食物新鮮之餘,運送過程的碳排放量亦特別低,自然更符合環保原則,不就是身體力行節能減碳嗎?

這讓我想起一位家長的分享: 今日兄弟兩人把第一次採收回來的莧菜清洗乾淨,第一次親自下廚烹調(當然有家長指導下,除了自己吃上一口充滿愛的菜外, 還讓爸媽也要試試看這菜的幸福味道。

這就是優才學校的自家Farm-to-Table經驗。

《親子耕種樂》於旺角校舍天台進行

<第一期>2018年11-2019年2月; <第二期>2019年3-6月


1A 鍾樂悠

在剛小一開課不久的11至2月,一連4個月我家參加了綠色學會舉辦的天台耕種計劃,初嘗耕種的樂趣。

在種植的過程中,十多位家庭一起在校園天台經歷4個月的小農夫體驗,嘗試有機種植,我家選了牛油生菜和荷蘭豆,其他家庭也選定了蕃茄、菜心、紅蘿白、甜豆等…… 我們由菜田施肥、下種、澆水、除草、除蟲到收割,真的下了不少耐性和時間,這個計劃讓小女樂悠在課餘時定時返回學校照料作物,對她作為GT新成員的小一生來說,旺角校園的環境更加熟識和親切,也認識了其他同級朋友,這個耕種計劃更成為我們家這三、四個月來的定期親子活動呢,為我們家閒時加添愛心的有機蔬菜!

我們要感謝綠色學會的安排和籌備,義務和富愛心的 “村姑” 親自教授和分享繪本,解答我們在種植上的問題,也要感謝校工姐姐們每天澆水,使我們能夠輕鬆的在課餘,工餘時間在機會參加這次綠色親子活動。看見作物由小種子長成菜葉,開花,結果,親身體驗及教育珍惜和愛護自然, 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忙,成為了小女在GT小一課外學習的重要回憶!


1A 蕭樂悠

小女樂悠Mira自小已經十分喜愛種植花草,然而一直沒有機會可以親手種植蔬菜類,一嘗城巿農夫的滋味。這一次難得可以在學校天台種植蔬菜,又有專業的農夫村姑教授種植技巧,真是非常難得。

由挖鬆泥土、播種、施肥、澆水、除草至除蟲,每個步驟都需要耐性和心思;由小小的種子成為翠綠的菜心,肥大的胡蘿蔔,收成的一刻,滿足感大爆發!其中,亦有很多難忘的片段,例如要徒手把一大塊牛糞捏碎,方便施肥,我們及女兒也是第一次親手接觸牛糞啊!雖然開始時有點兒害怕,但之後已經很快投入「分解」牛糞的工作呢!

衷心感謝學校、綠色學會、家長義工及工友們用心用力地舉辦這項活動,讓年幼的同學們可以在鬧巿中扮演小小農夫。這是一次很好的經驗,希望樂悠繼續保持著對種植的熱誠,不要隨著歲月而熄滅。


1A 蔡紫霏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紫霏在家中對李紳的《憫農》琅琅上口,似乎很理解農夫的辛勞。其實一直都想找個機會讓紫霏嘗試耕作,今次我們得到一次親身耕作的機會了。

紫霏對今次的耕作很投入。她毫無顧慮地去抓鬆泥土 ; 她分別將蕃茄、蘿蔔等種子放進泥土 ; 她挽過頗重的水壺澆水倒在泥土,更親手捧著牛糞為田地施肥 ; 最後她看到自己的收成。在這段日子裡,農作物在成長,紫霏也在成長。

隨著農作物的收成,這次的耕作活動亦告一段落。在此,多謝校方設計這個親子活動,多謝Green Society的籌辦,更多謝和藹可親的村姑Carol為一眾同學仔講故事,又指導我們如何有效耕作。

創造充分的條件讓學習者去經驗是教育的關鍵。紫霏得到一次寶貴的實踐學習機會,體驗到成長的奇妙,了解到一粥一飯,當思得來不易。「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珍惜所擁有的,好好去享受生活。


1B 陳樂殷

我係1B班陳樂殷,多謝校長和綠色學會給我參與天台種植蔬菜的機會。我們選擇了種植菜心和紅菜頭,原來菜心可以有豐盛的收成,而紅菜頭雖然不易有成果,但我們亦成功培植了,真的很開心!

在這四個月裏,種植蔬菜零經驗的我,由一粒小小的種子,播種、澆水至收成,真的不易啊!這次經驗令我明白原來農夫的工作真的很辛苦,整個種植過程裏,教懂我要有恆心、耐性,不放棄才會成功,以後我會好好珍惜食物。

多謝村姑教導我們施肥、製造辣椒水滅蟲和用牛糞作肥料,在此多謝村姑及綠色學會的家長指導和幫助!


1B 葉朗知

去年11月,我們一家懷著興奮的心情參與學校天台耕種。 從未試過耕種的我,每次看到別人耕種的收成都十分羨慕,很想品嚐人家口中香甜的蔬菜,所以我們在耕種的全個過程都跟足導師村姑的教導,希望可以有所收成。

我們選擇了菜心、蕃茄、牛油生菜播種,很幸運地在播種後的幾天,便發現菜苗發芽了,而且還是整盤滿滿的菜心苗。 大概一個月後,我們便嚐到香甜有機的菜心了。 之後每星期都不斷有滿滿的收穫,滿意非常。 可惜過了春節假期後回來,發現因天氣回暖,易惹菜蟲的菜心田,全都枯萎了,被迫連根拔除,只剩下幾棵生菜,我們一家都慘不忍睹,十分傷心!

經過這次經驗,看著拖肥後的農作物一天天長大,好比看著自己孩子成長;又跟其他同學互相研究、互相交換菜苗培植,體驗到耕種帶來的辛酸、喜樂、滿足,有機會一定會再參加! 再一次感謝學校精心安排的天台種植!


1C 鄭曉晴

為期四個月的「親子耕種樂」轉眼完結!回想起十七個家庭一同學習翻泥、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滅蟲及收成,實在樂趣無窮!
最初,曉晴害怕接觸濕潤的泥土,看到小昆蟲也會大呼小叫。到中段時期,她已經不再害怕,主動用雙手翻泥及施肥。我們看到種子發芽心情會興奮,菜葉枯黃時會憂慮,蟲害更加苦惱,到收成時會感到滿足,吃菜時會細味品嚐!
這個耕種體驗對現代都巿兒童來說,實在難能可貴。期望優才舉辦更多環保活動,讓更多家庭可以透過親身體驗更關注環保。


1C 鍾朗晴

不經不覺便過了四個月的親子耕種,讓我體會到當農夫實在很不容易。每個週六,我們一家都會總動員到學校照料農作物 ─ 菜心、白蘿蔔和蕃茄。老實說,孩子們最熱衷的環節只是施肥澆水,其餘打理植物的重任都是在各爸媽身上。雖說這一期是冬季種植,但其實太陽也很猛烈,在天台的種植箱前時企時蹲,又彎腰除草,也挺辛苦的。我家的收成不算豐盛,但至少能嚐過自己悉心栽培的有機出品。是次天台耕種,不只種出成果,還種出友誼。家長們互相幫忙照顧植物,孩子們在天台一起追逐玩耍,確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


1C 章宇舜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段時間最開心莫過於每個星期六,學校的天臺,約好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過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香港的亞熱帶氣候,令我們短短四個月經歷了「春播、夏長、秋收、冬藏」一個輪回。

難忘收穫的階段,菜園子總是熱熱鬧鬧,但凡有人叫一句「我田裡有什麼什麼」,全村人都會圍過去,即使只是一根手指般粗的甘筍,都會惹來大家驚羨的「哇!」,然後就是興致昂揚的分享種植經驗。總是有人的田是比較淒涼的,於是大家開始分享菜,你那邊生菜多,移植一些來我田裡;我這邊菜心快長到外邊了,送給你一些;兩家人一樣種的甘筍,拔出來比較一下個頭,你大我小,相視一笑,拍照張相留個念。才幾個月,我們這幾個種菜家庭已如多年街坊一般。

也許有人不理解:自己種菜有什麼意思?「自種畦中白菜,醃成甕裡黃齏。肥蔥細點,香油慢煼,湯餅如絲。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種農家的小滋小味,非種菜不能體會。


1D 洪烺僖

一向都很嚮往有自己的一片田, 所以能有機會在學校天台耕種,我們都很雀躍。從第一天翻土播種開始,我們每天都掛念泥土下的種子,直至看見小幼苗從泥土中鑽出來,大家都十分欣喜。 隨後的兩個月就是不辭勞苦的灌溉、施肥和除草, 唯恐幼苗長不大, 雖然收成不多, 但烺僖總覺得自己種的豆和菜是特別美味的, 或許他真的體會到每塊葉也得來不易。

耕種和養兒育女也有些共通點, 不能太催谷( 下肥太多是會燒根的), 也不能拔苗助長, 要的是無比的愛心和耐性。

每個人的耕種歷程和收成也不一樣,但只要你願意耕耘 ,總會有收穫的。


1E 楊晞僑

很榮幸可以參加女兒晞僑小學的親子種植活動, 學校為了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和家長親身體驗大自然,教育孩子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體驗種植的樂趣。

活動的第一天,學校安排了村姑拿種子、小桶等種植工具為的們講解種植經過。在村姑的現場示 和講解要求後,大家很快知道了這次種植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活動正式開始後,到處是家長和孩子忙碌的身影, 有的培土、有的種種子、有的澆水,小朋友們個個表現都很出色。很快,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在花盆裡種完了各種植物的種子。還記錄植物生長的情況、定期觀察、記錄。

經過這次種植活動,讓小朋友和家長親身感受和體驗種植的樂趣,體驗大自然的奧秘和神奇。通過接觸、親近自然,使孩子們感受生命的活力,懂得保護自然,愛惜生命。孩子們在與泥土、種子、勞動工具的親密接觸中感受着勞動帶給他們的無限快樂。


1E 毛綽謙

小兒第一年踏入優才大家庭。我們參加了學校的綠色學會。第一項活動慶幸被抽中參與學校天台種植。種植對於我們一家非常陌生, 可以說是從未曾接觸過。學校提供了多項植物供選擇種植,我們選擇了蕃茄和甘荀。自去年十一月播種日起至今年二月,每個星期六小朋友均會懷着興奮心情回校照顧自己的種植箱。我們感到最有趣是第一次接觸牛糞,目睹植物的害蟲和嘗試到施肥、修剪和收成。同時,也感謝村姑這數月來的教導及用心跟小朋友說故事。雖然,我們的蕃茄來不切有成果,但也很滿足甘荀的收成。希望二年級時有機會再次參與。


3B 羅丞希

住在急速節奏的石屎森林裏,很難有機會享受耕種的樂趣。今年很幸運被抽中參加了親子耕種樂,未開始時,我們一家人已很雀躍地商量揀選種植的品種,終於我們跟自己喜愛的口味把莧菜、冬瓜和花生種子下到在天台上小小的田裏。
由下種子的一刻,我們便熱切期待着收成的一天,跟着村姑的指導把施肥、除草、驅蟲的步驟一一進行。雖然最終只有莧菜及後來加種的通菜茂盛的生長,我們也開心滿足地把收成帶回家中變成美味健康的佳肴。在過程中兒子深切體會到生命的過程,明白悉心的照料也要配合不同的環境及條件去變化,堅持下去,而使生命得以茁莊成長。感恩這四個月的經驗。


3C 王樂晴

我們家在三月至六月的星期六多了一個很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就是回學校作天台耕種。天台耕種除了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外,還可以讓小朋友們學習到生命教育。一家人聚在一起由播種,澆水,施肥,除雜草,收割,看著小種子努力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很有滿足感。我們有很多個星期都有豆和菜帶回家呢!感謝學校舉辦了這個活動亦感謝村姑的耐心教導,希望將來有更多家庭可以參與,一起和小種子們共同成長。


3D 龔晉逸

今年三月,我們有幸抽中學校天台的種植箱,展開了為期四個月的”我是小農夫”種植計劃。當中有八星期,村姑親身前來教授各種種植知識,介紹不同農作物的特質,更透過繪本分享帶出每堂課的主題,大家也獲益良多。

還記得播種後的第二週,我們的莧菜苗已紛紛冒起頭來;到第三週,已經可以收成,平時不愛吃莧菜的孩子們,搶着要親自下廚,然後滿心歡喜地享受自家種的成果,這種感覺很奇妙、很特別!我認為這就是最幸福的味道了!

村姑曾說過:「種植,除了收穫新鮮食物,勞動健身,平衡生態和環境,更可以鍛練心性,滋養心靈。」我們十分認同,喜歡種植的小朋友都是有愛心和耐性的;他們有滿滿的責任感,不怕日曬雨淋,目的只是為了確保小幼苗能茁壯成長。
種植,也悄悄地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我們十分珍惜這四個月以來和各位「農家」在一起的時光;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大家說笑談天、樂在其中。耕種,真的能為我們帶來無限樂趣呢!